第154章 面君-《不能从良的我只能权倾朝野了》
第(3/3)页
“无论谁是储君,臣,对于大周的忠心都是日月可鉴。”
“嗯……哈哈哈哈哈,说说你的君主立宪吧,此处没有外人,只有咱们俩,我的时间宝贵,你这个大周首富的时间也不便宜。”
“你的书我也看过,说实话,也称得上是受益匪浅的,就连萧燕燕这般奇女子都要见你,居然都会考虑君主立宪之事,朕,倒是也想跟你聊聊。”
刘大炮笑着道:“辽国的先帝死的太早,契丹人又素来有争抢皇位的传统,他们母子两人为了稳固皇位,这些年来谨小慎微,如履薄冰,虽是现在做得稳了,但那面心里有所阴影,为了子孙后代计,想听一听臣的想法,也是应有之意,代表不了什么的。”
柴宗训笑着道:“何必说得如此拐弯抹角呢?朕也快要死了,朕的皇儿,比那耶律隆绪都还要小一些,契丹贵族虽有争抢皇位的传统,但好歹他们都姓耶律,咱们南朝却是有王朝更迭的传统的,萧燕燕能坐稳大位,是因为她有韩德让和耶律斜轸两位文武忠心辅佐,她本人也是千年未见的奇女子,可我大周,谁是耶律斜轸,谁又是韩德让?”
“哎~,朕,看了你为辽国所做的上下两院设计,在咱们大周,倒是也不必那么麻烦,就像你所说的,牙兵阶级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朕,也是时日无多之后,才愈发的体会得到这一点的。”
刘大炮道:“牙兵阶级是国家的主人这话本身当然是没错的,唐太宗也有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然而所谓牙兵的利益,本就是千头万绪,轻易也联合不起来,只要不联合起来,官家自然才是国家的主人。”
“可有,让水不去覆舟之法?”
刘大炮想了想道:“官家既然如此坦荡,那臣,也就有话直说了。”
“正该如此。”
“皇权颠覆,自古以来无非是两个原因,要么,是为君者太弱,导致主弱臣强,要么,是为君者太猛,又不思仁德,一位的强横成为了独夫民贼。”
“在我看来,主弱臣强,其实是远远好于独夫民贼的,因为强臣篡位,往往反而会大肆对前朝余孽绥靖,反之,就只能是彻底推倒重来了。”
“陛下,臣听说上古时期,王权与皇权少有更替者,夏商或难以细考,然而周朝却确实是拥有八百年传承的,然而自秦汉以来,家天下着能享两百载以上寿数的,唯有汉、唐两朝而已,而且实话实说,唐朝的两百余年寿数,水分其实也挺大的,陛下以为这是为何?”
“为何呢?”
“因为君主集权太过了,自秦皇汉武以来,天下权柄尽归于帝王,且就连丞相之职,也是形同虚设,一开始是三公辅政,后来三公成了虚衔换成了尚书令,再后来连尚书令都不设了,又设中书门下两省分其权柄,再后来到了本朝,却是连中书令都不设了,有个中书门下平章事,和没有也差不多,朝中的大小事务,皆由数位参知政事处理。”
“可以说,自秦汉一来,中华王朝的政治演变史,就是君权越来越大,相权越来越小的一部分历史。”
“然而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权力结构既然是个尖儿,那么一切的责任自然也都落在了皇帝的肩头,九州万方都在一双肩膀上担着,自然就不够稳当。”
“君如果弱,自然就会有强臣接过权力,君如果倒行逆施,天下人自然就要共同来推翻他。”
“这其实和我在扬州做包税是一个道理,扬州如果出了天大的事儿,把我杀了,也足以平民愤,对上对下都能有个交代,可天下的责任既然全在皇帝手里,出了事儿,自然就只能换皇帝了。”
“相反,若是相权稳固,这个责任自然就在相权的手里,真出了什么事儿,换的自然就是丞相,而不是皇帝了,此,其实是唯一可以让皇权可以百世不易的方法。”
柴宗训闻言不由冷哼一声道:“太保说得差了,秦汉以来,还是出过丞相的,王莽,曹操和诸葛亮不都是丞相?初唐时李世民担当的尚书令之职,不也是实际意义上的丞相?”
刘大炮笑道:“是,王莽曹操李世民,都有僭越之举,诸葛亮有没有僭越之志暂且不提,相权一旦与皇权失衡,江山自然是会易手的。所以臣才说,要立宪啊,宪法,不能只限制皇帝,还得限制丞相才行,否则,不过又是一个轮回罢了。”
“哦?那不知,这个相权要如何去限制呢?”
“陛下,牙兵阶级才是国家的主人,咱们大周,唯一能保证宪法存在并有效实施的,只有牙兵阶级。所以臣以为,皇权,必须要与牙兵阶级绑定,才能够江山永固。”
“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