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世镇交趾-《从百户官开始》


    第(1/3)页

    从五月春夏之交出兵到李桓押送着数万青壮俘虏以及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的族长、贵族一起入京的时候已经是临近年关。

    得知李桓率领大军自北方归来的消息,天子朱厚照亲自出城相迎,所流露出来的对李桓的恩宠只让那些跟随李桓入京的草原部族的头人们看的艳羡不已。

    在百官的簇拥之下,回返朝堂,天子亲自召见了一众草原上前来归附乞降的部落族长、贵族。

    对于这些人的安排,朝廷事先早已经有了决定,就按照先前所商议好的,对于这些前来乞降的部落,朝廷的安排就是在草原之上给这些人划定放牧的牧场,并且在这些人的定居地建造大小的城池。

    当然若是按照这般来的话,至少要在草原之上修建上百座城池,就算是有水泥这样的神器做为支撑,一下子修建这么多的城池也不是一个小工程。

    最为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只有上千人的小部落,根本就没有什么修建城池的必要和价值,因此在朝廷一众大臣对着草原上的舆图一番划分之后,对于那些小部落,相邻的几个或者十几个小部落修建一座城池做为朝廷管辖约束这些部落的中心。

    这样算下来的话,在草原之上只需要修建二三十座城池便足够了。

    有先前被俘虏的达延所部的近十万青壮大军,再加上此番李桓踏平了数十部落所俘虏的数万青壮,加起来单单是能够拉出去用做苦力的青壮就有十几万之多。

    对于这些俘虏,朝廷自然是不用像征召百姓一样还需要给予银钱,所以说一下子便省去了大量在人工上的开支。

    有着十几万的俘虏做为劳力,不单单是可以在草原之上修筑城池统治草原,还能够修筑一条条联通中原以及草原几座大城的道路。

    相信有了这些道路的存在,就算是草原之上有人心存妄念,朝廷也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畅通的道路调派大军平定叛乱,不敢说百分之百的可以保证草原的稳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中原对草原的掌控力。

    时间一晃就是两年的时间过去,这两年之间,常年在外奔波的李桓倒是显得清闲了许多,从两年前北上镇压草原回来之后,李桓便再也没有离开京师。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李桓就清闲了下来,执掌五军都督府的情况下,李桓反倒是显得越发的繁忙起来。

    随着大量权柄自文官集团手中夺回,五军都督府开始履行其职责,而做为五军都督府的一把手的李桓需要处理的事情之多也就可想而知。

    这一日李桓出了五军都督府衙门,一路向着皇城方向而去。

    当李桓进入御书房的时候,恰好赶上内阁首辅王阳明以及阁老杨一清几人正向着天子汇报政务。

    李桓坐在一旁没有开口,而是听着王阳明的汇报。

    就听得王阳明向着天子道:“回陛下,距今为止,朝廷共在草原之上修筑了小城二十三座,并且以每一座小城为中心,划分出府县二十三处,另有大城十一座,有州府十一,并且派出大小官员上千人之多,已然初步完成了对草原的掌控。”

    李桓在一旁听着,对于这些数据李桓心中自然有数,毕竟每一处城池都要五军都督府派出卫所兵马驻扎,可以说为了加强对草原的掌控,朝廷单单是在草原这数十座城池便足足安排了有近十万大军。

    十万人马乍一听的确是不少,可是想一想大明为了防御草原南下入侵的威胁,在北方足足设立了九边重镇,这九边之地所驻扎的兵马加起来足足有数十万之多。

    而如今北方草原臣服,相当于一下子杜绝了北方的威胁,而九边之地也就不用再囤积驻扎大量的兵马。

    可以说这些驻扎在草原上的十万大军便是自九边之地抽调出来的人马,无非就是原本驻扎在九边的兵马驻地换成了草原,丝毫没有给朝廷增加什么负担。

    与此同时王阳明又道:“按照朝廷的规划,从京师到宣府、大同,然后深入草原几处核心大城的官道也已经竣工大半,至多再有一两年时间,所有规划的道路皆可全部竣工。”

    李桓不禁眉头一挑,修筑道路可不是一件小事,可以说如果不是有那十几万任劳任怨的俘虏的话,朝廷单单是在人力上面的投入怕是都要数百万两金银之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