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二百米半决赛-《只为成就那些梦想》
第(2/3)页
他还做不到短短时间内在精细的速度节奏上如意的切换、控制。这也是他兼项上的问题。
用林指导给他分析的情况来说,从各方面的体质和技术上来看,他都不算差。就是在协调和细微的控制上稍显不足。
他能明白林指导说的什么,因为林指导就是按照自身的情况来分析的。自从正式练400米开始,林指导的比赛和训练的录像他看了无数次。
细微的控制,或者说,不是控制,是完全的肢体记忆。跑多少米,用多少步,怎样的速度用几步跑多少米,像精确的电子机器一般。这一点尤为让他佩服。
他也跟着练了两年多了,可他知道,要达到林指导那样,还有不少的距离。比如这一次,他前面希望放的实际情况,超出了他预期所计划的控制范围。
“加把力!”
朱昆又加了一把力,牙关紧咬,目光看着前方的终点线。
对手们的脚步很快,在一片喧闹的加油鼓噪声之中,他虽然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是第几,但左右选手给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
控制不如意,那只能再狠一点了。
他的心态很平稳,头脑也异常的清晰,对于自己的技术特点,和优缺项有了进一步、更深刻的认识。对于身周对手的速度情况也有了足够的判断。
还有最后50米……
朱昆加足一把劲以后,保持着速度状态向着终点疾驰而去。
五十米、四十米、三十米……
终点线已然在望!
第四、第三、第二,在朱昆的速度保持间,其他选手的速度或多或少的有了些变化,他的位置也逐渐从第四提到了第二位。
唯一还能保持着原先领先位置的,只有8道选手马蒂纳,凭借着几乎全力的发挥,马蒂纳领先朱昆排在所有选手的最前列。
距离终点线二十米的距离!
此时,场内和电视机前的华夏观众们,都高兴的欢呼了起来,只有短短距离,结果已尘埃落定。许多人这个时候也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另一位华夏选手。
只是有些遗憾,张蒙比第五位的选手都差了一个多身位,看起来似乎不多的差距,在这样的高速竞技中,不是短短距离中可以超过的了。
二十米、十米……
检录区。
林幕安静的坐在准备区休息室里,看着休息室的电视分屏,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朱昆的情况和张蒙的情况,从头到尾他都在关注着。虽然信号和镜头不是全程都给在谁一个人身上,但整个比赛的趋势和形势他看的很清楚。
张蒙没出意外,发挥出了当前最大实力,甚至还在前面几十米有了小小的突破。但最后的速耐支持上没跟上。
整个比赛的节奏、进程很清晰。其实不单是速耐,不足的地方还有不少,需要补足的地方也很多,这都是下一周期需要重点推进的方向。对于张蒙的情况,他不失望,可以提升的空间很大,前景还是乐观的。
至于朱昆,控制上和核心稳定上的不足进一步体现。这也是决定朱昆从顶级走上顶尖的关键要素,不过看起来朱昆对这方面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让他有些欣慰。
到了朱昆这个程度的运动员,很多细节上的问题,要有足够的自身认识才能更好的实现突破。认识,教练或自身规划改进方向,再进一步的磨练,最终才能成为真正的顶尖运动员。
华夏短跑,需要有更多的顶尖运动员诞生把传承氛围巩固和推行下去。
离着林幕不远的另一间休息室里,
角落的位置上,何俊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屏幕。
比赛开始后,从为队友的担心,到稍舒一口气后的羡慕之色流露。何俊的脸上,神色一直在变幻着。
97年正式开始练短跑,02年进入国家接力队,08年第一次登上世界大赛赛场,11年多的时间里,一路的艰辛和心路历程不足为外人道。
失败、挫折、心理打击,内心的煎熬不一而足。失意、落寞几乎伴随着他整个职业生涯。
前辈,同辈,后辈,一个个的比他更提前一步的实现了登上奥运赛场的梦想。他似乎一直默默无闻。但靠着内心的信念,执着着,努力着,他也终于实现了最初了梦想。
曾经无数次羡慕队友们,羡慕赵林、沈欢,更羡慕朱昆、杨祖耀、陈建海,直到他登上鸟巢体育场时,他把所有内心里的羡慕都放下了。但刚刚,他又羡慕了。
不是因为朱昆,而是张蒙。天赋、运气、实力和努力。
比起当初赵林、沈欢,张蒙看起来成绩起来的慢的多,而且现在看起来也是进不了决赛了。成绩和名头比起赵林他们更是差得多,但他还是羡慕。
因为张蒙在职业生涯开始就赶上了好时代,在优越的环境里有着成熟、合理、合适的传承环境让他能稳定成长,何其幸运。
“加油吧,兄弟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