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沉默的宝钗-《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2/3)页

    还要下令沿途各府县自守防备,若有乱兵浑来,严惩不贷!

    这场拉练,其实也是一场大浪淘沙的过程。

    筛洗掉的,是一些老弱病残和疏于训练的兵油子。

    据贾琮推测,这些人,不会在少数。

    对于这些落队之人,也不会任其自生自灭,造成社会动乱之源。

    天家会拨付一笔银子,送他们回乡。

    八十万大军,洗到最后,能剩下三十万真正能战之士,就很不错了。

    他也是用这种方式,于无形中大裁军,精兵简政。

    不然,朝廷养着几十万不能战的大军,早晚会被拖垮,只会肥了喝兵血的军官们……

    也不知那些边军大将们,现在回过神来没有……

    但贾琮也不怕他们想明白,太阳底下没新鲜事,还能让他们一辈子看不破?

    看破也没关系,相对于灭国封爵的诱惑,淘汰些病弱老卒,对他们而言,不是损失不起。

    甚至全部折损在安南战场上,只要能取得让天子和他这个太子满意的战果,那些丘八大将们也无所谓。

    这无所谓道德不道德,一将功成万骨枯,原本便是天经地义……

    对于这场战争,贾琮能做的并不多。

    除却粮草供应充足,入安南地图尽量精确外,他甚至无法提供太多的新式火器。

    只有那看起来唬人,但实际杀伤力并不算多大的初级手榴弹,能多供应些。

    但也足够了。

    剩余的,就靠入安南大军自己掌握罢。

    有金军为帅,局中调遣,贾琮给予最大的信任。

    军事也就如此了,至于齐鲁旱灾……

    林清河到底还是压不住阵脚啊,贾琮难掩失望之色。

    贾琮前世读书时,上网或者参加寝室卧谈,总觉得国家不请他和他的室友们去主持国事,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

    到过了中二年纪后,就渐渐不再关心这些事了,因为他终于明白,国家可能真的不会请他去主持中央,他又何必再为国为民操劳费心……

    等再年长一些,接触到医院内的部分行政工作后,贾琮才明白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

    同时也渐渐明白,一个强势的科室主任,代表着什么。

    贾琮原以为,林清河跟了宁则臣和赵青山这么些年,甚至还尝试着将赵青山按在河套不回京,想来有足够的手腕维持朝政平稳运行。

    谁知道,他连山东粮价暴涨不休的困局都摆不平。

    不是摆不平齐鲁省的难题,是摆不平朝堂上的难题。

    齐鲁乃孔圣之乡,名臣大儒如过江之鲫。

    也就造成了,山东之地遍地豪强士绅的局面。

    其中,便以衍圣公孔家为首。

    衍圣公孔家,是连新法都不曾触碰的地方。

    曲阜的土地,悉数在孔家手中。

    但是……

    这一回,孔家做的却极让贾琮不满。

    衍圣公孔传祯已经是近九十岁的老人了,据锦衣卫回报,二月份孔传祯因染了风寒后,便再没能好转过来。

    贾琮已经派了两名御医连夜赶路前往曲阜,又另派二人,前往江南宋府……

    如今孔府家业,皆由其长孙孔衍宾一手掌控。

    今年山东大旱,孔府囤积了如山的粮米,却任粮价一日高似一日,始终不肯放粮。

    甚至齐鲁的常平仓粮,都被他联合数大家族的族长,一并使了瞒天过海之计,给吞了下去。

    这些事,朝廷心知肚明,然而林清河竟然不敢将孔家如何……

    甚至,还将牖民先生孔传祯有恩于贾琮之事,当成了借口。

    这种做法,让贾琮深失所望!

    怪不得当初宁则臣选赵青山当接班人,赵青山之后,绕开了林清河和吴琦川,直接点了河道总督柴梁。

    这位一手创建了新党的绝代名相,确实眼光精准。

    林清河、吴琦川可成为完美的执行者,但却不能成为掌控者。

    魄力太浅,大事糊涂!

    事关国朝大事,一个不小心就会酿成民变,别说此事和牖民先生无关,就算果真是他老糊涂了晚节不保这般做,贾琮也不会念在旧情就纵容他。

    公是公,私是私!

    什么恩情什么体面比江山社稷黎民安定更重?!

    连这点都弄不明白,也想当内阁首辅,军机处首席大臣?

    “怎么呢?眉头都皱的解不开了……”

    正当贾琮对林清河大失所望之时,忽觉得眉心被一只凉沁沁的手抚上,轻轻摩挲着,指尖细软凉腻。

    他回过神来,将架在鼻梁上的墨镜取下,看到一张眉眼如画的俏脸,含笑的望着他。

    贾琮肃然的面上登时转化成笑脸,道:“林妹妹怎出来了,不抹叶子牌了?”

    黛玉抿嘴笑道:“老顽那个有什么意趣?家里老太太她们才爱顽呢……”

    贾琮呵呵一声,身体在宽大的躺椅上往边儿上移了移,道:“来,你也躺下。”

    “呸!”

    黛玉轻轻啐了口,俏脸如敷了胭脂般羞红起来,咬牙道:“让人看了去,我还活不活了?”

    她心中虽有灵性和小叛逆,但行动上,通常不会偏差半步,从不让人说嘴去。

    贾琮也不强求,招了招手,让你彩嫔送来了一只锦墩,待黛玉含笑谢了人坐下后,他方笑道:“不用担心林姑丈,我使了御医和内侍日夜照看着,只会比在东府时更好。等忙完这一段国丧后,我再带你去瞧他。”
    第(2/3)页